1、倍數。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是指將物金相顯微鏡品拉近觀察的能力,如用十倍的望遠鏡觀測100米遠的物體,則相當於在10米距離上觀測該物體。

  一般認為適合於手持觀測的望遠鏡不超過12倍,以6-10倍為最佳選擇。因望遠鏡在放大物體的同時也會將觀測的抖動放大,倍數過高的望遠鏡在觀測時景像抖動明顯,觀測效果惡劣,難以正常觀測,所以一般超過15倍的望遠鏡都建議在穩固的三腳架上使用。

  2、規格。望遠鏡的規格是以"倍數x物鏡口徑"表示,8X30表示該望遠鏡放大倍數為8倍,物鏡口徑30MM,以此類推。

  3、望遠鏡的結構。常見的望遠鏡結構有保羅型和屋脊型,保羅結構結構簡單,透光率高,我們一般看到的望遠鏡都是保羅結構的,但保羅結構的望遠鏡尺寸比較大。屋脊結構的優點是可以將望遠鏡的體積做得很小,但結構相對復雜,且透光率比保羅的低5%,一般袖珍望遠鏡都采用屋脊結構。

  4、物鏡口徑。物鏡口徑即望遠鏡的通光口徑,是外界光線進入望遠鏡的通道。一般而言,在倍數、棱鏡材質、鍍膜、加工裝配精度等條件相同的前提下,望遠鏡的物鏡口徑越大,成像亮度就越高,分辨率也越高,光學性能越好。但物鏡口徑增加的負面問題就是望遠鏡的尺寸會增大,重量也隨之增大,所以望遠鏡的物鏡口徑都不會做得很大,一般手持望遠鏡的物鏡口徑不超過50MM。

  5、視場。望遠鏡的視場一般用***/****或度表示,如"114M/1000M"表示在1000米遠的地方,通過這個望遠鏡可以看見的範圍是一個直徑114米的圓,換算成角度就是6。5度。還有的望遠鏡是xxftat1000yds來表示視場的大小,ft代表英尺,yds代表碼,都是英制單位。一般情況下,大視場的望遠鏡邊緣成像都不如視場小的望遠鏡,這基本上是無法調和的矛盾。

  6、出瞳直徑和距離。出瞳直徑就是影像通過望遠鏡在目鏡後形成的光斑大小,一般來說出瞳在2。5毫米到4毫米之間的望遠鏡,比較適合日間使用,4毫米到7毫米之間的望遠鏡,日間和低照度環境依然可以觀測,而2。5毫米以下的望遠鏡,即使白天,成像亮度也很低,而且和人眼瞳孔對齊困難,觀測的舒適性很差。出瞳的簡單計算公式是物鏡直徑/倍數=出瞳直徑。市場上有許多望遠鏡標稱為9999倍,而物鏡口徑實際僅為50MM,如果以此規格計算的話,那根本連出瞳光斑都不可能看得到,實際上那些望遠鏡的實際倍數僅為6-7倍。

  出瞳距離是指能看清整個視場時眼睛離目鏡的最遠距離,如果出瞳距離太短,則眼睛必須貼近目鏡才能看見整個視場,眼睛會非常累,而如果出瞳距離過長且目鏡罩太短,則觀測時容易出現黑影。長出瞳距離的望遠鏡適合戴眼睛的人使用。有的長出瞳望遠鏡目鏡罩設計成可伸縮型,這樣既適用於視力正常的人,也適用於戴眼睛的人。常見的伸縮方式有旋升、拉升或翻拆橡膠目鏡罩。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基礎知識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服飾看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